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開機卡會有新選擇、不會只有OEM限定?! AMD RX 6400顯示卡實體外觀流出
AMD的RX 6500 XT為了不被送入礦場(X),在規格上做出了極大的閹割,光是顯示記憶體就僅有4GB,最終成為了礦工不要、玩家不愛的悲劇性產品,然而AMD似乎並沒有就此打算停止往下壓搾效能,近期已經在官網上公開了RX 6400的顯示卡,只是原本預計是只提供OEM廠商使用,如今卻有網友直接取得了RX 6400的彩盒包裝與實體! 爆料大神在Twitter上發出一張包含微星的Radeon RX 6400 AERO ITX顯示卡包裝與本體的照片,從該張照片的內容可以得知,RX 6400同樣是搭載4GB顯示記憶體,能夠應付1080P的解析度的照片,不過功耗顯然是有著相當程度的下降,所以卡片本體只需單顆風扇,雖然圖片沒有展示其他的角度,但從整體的尺寸來看以及AMD RX 6400的官網資訊來看,基本上應該是直接走PCIe供電,不需要額外的電源連接。 根據AMD的資料來看,RX 6400和6500XT都是使用代為Navi 24的RDNA2架構顯示晶片,其中只有6500XT擁有16個CU計算核心,另外兩個型號則在向下縮減為12個,並配備16MB的Infinity Cache。 另外在功耗上,RX 6400只需53W而已,考量到PCIe插槽本身的供電約在75W,因此不出意外的話,RX 6400的定位不會是真的要滿足遊戲需求,而是會更偏向已經許久未更新的開機卡產品,用以輔助那些不具備內顯功能的處理器主機之用,售價則預估會在120美元,約3,300台幣左右。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風扇氣流提升10%、散熱鰭片激增20%,無死角驅散廢熱,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AMP Extreme Holo開箱測試
RTX 3090 Ti正式問世之後,各家媒體也都紛紛的為玩家們開箱介紹各家AIC自製卡,而這其中各家版本所調整的參數、散熱模組都會略有不同,雖說性能增幅會有多少尚不確定,但明顯的在直觀外型設計上,也都各有各風格,不過,若是說到把「極光」視覺效果加進顯卡的,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位。(笑 沒錯,接續前面介紹過的2款RTX 3090 Ti之後,這次接著要開箱的就是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AMP Extreme Holo這一片啦,結合性能與榮獲紅點設計獎的全息極光設計,搭配ZOTAC獨到的散熱模組,讓RTX 3090 Ti時刻都能保持最巔峰的狀態。 ZOTAC旗下系列顯卡,皆以「極光」作為設計理念,除了機體本身之外,包含彩盒也有不一樣的設計巧思,讓ZOTAC在處於一片黑、紅、銀灰固定色的顯示卡中,也能刷出更獨特的存在感。 但嚴格說起來,其實ZOTAC GAMING AMP Extreme Holo系列的RTX 3090與RTX 3090 Ti在外觀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冷冽的鐵灰色打底,頂部依然加裝了一塊Spectra 2.0燈效板,在實際上機開燈之後,流動的斑斕燈效就好比躍動的極光一樣絢爛,機體部分也採用了獨特的電鍍工藝,即使沒開燈效,也依舊能夠呈現虹彩效果。 Spectra 2.0燈效技術也延伸至背面的金屬強化背板,成為點綴這張顯卡的最大功臣,而中間還結合了一層金屬夾層,讓RTX 3090 Ti AMP Holo的內部配件能獲得全面防護,背部GPU晶片區塊還設有額外的支架,更加強化整體結構。 在散熱模組上,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AMP Extreme Holo採用典型的三風扇配置,各風扇約為100mm寬、且都具備11片扇葉,能夠確保風量的最大限度輸出,而再與前代的風扇組對比的話,更是增加了10%的靜壓與氣流,配合升級版的IceStorm 2.0冷卻系統,可以確保GPU於高負載運行之下,也能維持巔峰性能。 比較有趣的是,RTX 3090進化成RTX 3090 Ti之後,在厚度方面也變成3.2-Slot,體積更加厚實,但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AMP Extreme Holo卻採用3.5-Slot設計,與前代相比,疊滿的散熱鰭片數量足足多了20%,為的就是能夠增強導熱,進而抑制大公子RTX 3090 Ti所產生的廢熱。 此外,內部的散熱系統也迎來一波大更新,貫穿散熱鰭片組的8根銅製熱導管,並增加了高達72%與熱導板的接觸面積,將散熱系統延伸至機體的每個部位,確保散熱零死角,而升級不僅僅只是如此,貫通的熱導管增加了整體厚度,還設置了脈絡狀導液溝槽,進而加大讓冷凝液與熱導管內壁的接觸面積,以利更強的散熱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玩家們透過FireStorm應用程式,除了調整RGB燈效、顯卡監控之外,還可快速切換風扇轉速設定,並在Quiet、Amplify這2種Bios模式中切換,讓玩家們隨時可以應對使用環境,來讓RTX 3090 Ti採取最洽當的運轉模式,但不僅如此,除了Freeze自動停轉功能之外,假設玩家們不打算切換雙Bios功能,那麼也能透過FireStorm來調控風扇組各自獨立的運轉速度。 進入期待已久的測試環節,身為旗鑑卡皇,周遭測試平台規格當然要獻上最高待遇,這次使用的是Intel平台Z690+i9-12900KF,搭配DDR5-4800記憶體,讓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AMP Extreme Holo盡情展現效能,詳細平台規格也列於下方給各位參考: 主機板:MSI MEG Z690 ACE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F 記憶體:Crucial DDR5-4800 16GB(8GBx2) SSD:PNY XLR8 CS3140 M.2 NVMe Gen4 SSD 電源:T.T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不免俗的先進到GPU-Z來驗證一下顯卡規格資訊,身為卡皇的RTX 3090 Ti終於用上了滿血GA102晶片,擁有10752組CUDA,基礎時脈與創始版相同為1560 MHz,而在Zotac調校之下可來到1890 MHz,加上透過剛才提到的自家FireStorm應用程式可一鍵按下OC SCANNER讓時脈更往上提高,輕鬆獲得更多效能,不過小編本次測試還是以預設設置為主。 在記憶體方面也有所提升,雖維持與無印版RTX 3090相同的384 bit 24GB GDDR6X,但頻寬提升至1008.4 GB/s,此外這次也會開啟Rezizable BAR來實測。 在測試必跑的3DMark上,RTX 3090 Ti+12900KF的組合之下,驗證DX12效能的Time Spy輕鬆突破21000分大關,驗證光追的Port Royal則是快來到了15000分門檻,DX11效能方面Fire Strike更驚人的一舉衝到42433分,各方面表現都確實是卡皇等級的表現。 而既然身為N家的卡皇,還有NVIDIA DLSS這黑科技加持,同樣透過3DMark內NVIDIA DLSS測試不難發現,在DLSS 2.0、2K解析度之下,開啟Performance模式可讓原本的68.78 FPS一舉提升雙倍至146.81 FPS,提供更流暢的遊戲表現。 整體效能經過PCMark 10實測獲得8846分,細看三個項目皆擁有11000分以上的表現,甚至在數位創作得到13200高分,展現出RTX 3090 Ti在創作者方面的優勢。 遊戲效能方面當然要進遊戲來實測囉!老樣子在影像設定方面,畫質、光追一律開至最高,有支援DLSS的遊戲則會開至畫質模式(Quality),會影響FPS成績的重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縮放、減少延遲等功能都會關閉來以示公平。 其結果不難發現在小編挑選的6款遊戲中,僅有效能最為吃重的《光明記憶:無限》上的4K解析度沒有達到及格門檻60 FPS,其餘通通過關,可完整輸出流暢的遊戲畫面,而如果玩家用的是1080P解析度,更可在這些大作上擁有100 FPS以上的流暢畫面。(各遊戲效能數據請參考下方截圖) 除了遊戲之外,具備高達24GB記憶體容量並擁有更高頻寬的卡皇,相信也很適合創作者們來使用,實際經過Blender Benchmark以及常用的Adobe Photoshop、Premirere Pro驗證,RTX 3090 Ti在各方面都能獲得相當高的成績,尤其在Photoshop得到破1300分的成績,效能更吃重的Premirere Pro也突破千分,滿足創作者們建模、高解析修圖、4K影音剪輯等需求。 卡皇RTX 3090 Ti的實力,相信經過小編測試一輪後各位都已經有深刻了解,尤其這張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AMP Extreme Holo在散熱全力升級加持之下讓性能更加提升,不管是跑分、遊戲還是創作者都是目前最頂尖的表現,效能完全是無庸置疑,絕對是當今最強遊戲顯卡無誤。 而Zotac AMP Extreme Holo系列的獨特極光設計造型,不管在開關機下都能展現獨一無二的風格,讓小編每次經過都不禁多看幾眼,相信不管是擺在家中,還是去Lanparty等場合都能吸引玩家的目光,對於有重度遊戲、創作者需求的玩家,若無任何預算壓力不妨就直上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AMP Extreme Holo吧! 廠商名稱:ZOTAC 廠商網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停止向下刀法、準備往上升級,AMD可能會在5月推出RX 6950 XT/6750 XT/ 6650 XT顯示卡
AMD近期對自家產品不斷使出閹割刀法,在經過礦工不愛、玩家不要的RX 6500 XT之後,官方似乎終於回過神來要做出與NVIDIA RTX 30 Ti系列對抗的產品系列,並預計會在5月10號正式對外發表,而外媒也在此前提早流出了新系列的卡片外觀。 根據知名外媒網站VideoCardz的爆料,AMD在尚未揭露下一代RX 7000系列之前,將會加推新款的RX 6950 XT、6750 XT、6650 XT顯示卡來暫時填補空檔,從流出的外觀上可以看到在公版卡的外型設計上,原本的黑+銀白將會換成全黑色的設計,其中RX 6750 XT會從RX 6700 XT的雙風扇設計升級為三風扇,但尺寸會比較收斂,不像RX 6950 XT那麼巨大,至於RX 6650 XT則也同步從單風扇變為雙風扇的設計。 而在晶片規格方面,目前還沒有辦法確定新系列的卡片會是繼續使用7nm製程還是換為改良版的6nm製程,但有消息指出主晶片的核心數量並不會有變化,而是改以超頻的方式來增加效能,其中RX 6950 XT的最高時脈將可能從2.25GHz飆升到2.5GHz,此外三款新顯卡採用的GDDR6記憶體也會進行小幅升級,最大頻寬會從16Gbps變為18Gbps。更多細節就請繼續關注站上訊息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令人暖心的電競級效能,摩爾線程發表「蘇堤」GPU晶片和MTT S60、MTT S2000顯示卡產品
目前全世界的顯示卡技術基本完全是由AMD、NVIDIA、Intel等美國企業所掌握,這點讓中國在接連受到美國的制裁之後,開始加大GPU相關的技術研發,以避免被「卡脖子」,比較知名例子有兆芯、景嘉微、凌久等,而近期又一家名為摩爾線程(Moore Threads)的發表了自家開發的GPU晶片和顯示卡產品,並且號稱有著「電競級」的效能表現。 摩爾線程是一間在2010年創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根據官方的說法,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張建中(James Zhang)曾在2005年加入NVIDIA擔任前全球副總裁,且在之前也有在HP、Dell等企業擔任要職,看得出來確實和PC與顯示卡產業是有那麼一些淵源。 摩爾線程本次發表的GPU採用的是自家開發的「MUSA」統一系統架構,內部包含了編碼模型、驅動框架、指令集,支援OpenCL、DirectX 12、Vulkan等主流遊戲開發語言,比較特別是就MUSA架構還能支援NVIDIA專屬的CUDA,雖不確定是如何辦到的,但念在摩爾線程的老闆和NVIDIA有著不小的關係,因此可能自有其妙招。 而有了架構自然要推出對應的GPU晶片,官方以杭州的風景名勝景點將其命名為「蘇堤」,將以12nm製程(代工商不詳)打造,並導入獨立設計開發的AlphaCore物理引擎,號稱能夠繁雜的固體、柔體、液體進行仿真運算,實現電影級的視覺效果。 實體產品方面,摩爾線程分別推出了MTT S60和S2000兩張顯示卡,當中的MTT S60是為家用桌機和個人工作站打造,S2000則是專為伺服器級、數據中心設計。 MTT S60擁有2048個MUSA核心,搭配8GB的「LPDDR4x」記憶體(???),最高福點算能力為6 TFLOPS,能夠進行H.264、H.265、AV1等主流影片編碼,視訊輸出配有3個DP1.4埠,可以支援8K解析度的影像輸出。 更重要的是,官方表示顯示卡能夠在1080P解析度下,以最高畫質流暢遊玩《英雄聯盟》(AMD、Intel處理器的內顯表示:…)!目前MTT S60已經和聯想、浪潮、清華同方、長江計算達成合作,代表未來有機會看到搭載此顯卡的電腦產品出現,但理論上應該只會在中國本地發售。 至於更高階的MTT S2000的核心屬於將兩顆MTT S60合併,MUSA核心的數量從2048變為4096,所以基礎運算能力毫不意外的上升到12 TFLOPS,但記憶體配合資料中心的需求大幅加大到32GB,厚度則只有1 Slot且只需一個6 Pin供電,看起來至少在功耗上面控制得還算得當。 MTT S2000可以支援多種AI學習的演算法,可以針對Tensorflow、Pytorch等多種學習架構進行加速運算,亦相容x86、ARM架構的平台,並也和中國的多家企業進行了OEM合作。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PNY RTX 3080 12G UPRISING顯示卡開箱,8+8 Pin電源插槽、1.2Kg羽量級設計、玩Game就靠這一張!
提起PNY,相信多數玩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RAM、SSD等儲存相關的產品,但除此之外,PNY也是所有儲存設備大廠中唯一跨入顯示卡製造領域的廠商,而且也是秉持自家的「佛系」策略,即使在前陣子的缺卡期間也是選擇在網路賣場上採單卡銷售策略,不須額外綁定各種禮(垃)包(圾)。 而眼看現今顯卡缺貨潮開始緩解、各家產品即將紛紛回到架上,PNY也預計在四月開賣全新的RTX 3080 12G UPRISING來搶攻市場,小編相當幸運的在上市前搶先取得了產品,要來替大家進行開箱實測,看看PNY是否能夠成功掌握進場時機,替各位玩家的娛樂體驗迎來春天吧! PNY的顯示卡產品大抵可以分為超頻電競XLR8系列和標準版系列,前者除了在型號的尾端會有XLR8的字樣外,產品本身的風格會以黑色系為主,並搭配相當搶眼的「>」箭頭狀紅色Logo,當然華麗的RGB元素也是不會在卡片本體上缺席的。 至於標準版的風格則是走「小清新」路線,包裝改為白、灰、綠的配色分風格,卡片本體則不具備RGB燈效功能,此外,標準版型號的尾端詞綴種類相當多元,依照產品等級不同會有「UPRISING」、「REVEL」、「BLOWER」等樣式,其中「UPRISING」是當中等級最高的,例如本次開箱的RTX 3080 12G UPRISING。 那就來瞧瞧開箱吧!這款PNY的RTX 3080 12G UPRISING在外觀配色上絕對是吸睛效果十足,卡片本體介於紫色和棕色的配色在3C產品裡真的非常罕見,再加上卡片上下兩側的螢光綠裝飾,讓小編在看見卡片的第一瞬間就連想到了《新世紀福音戰士》裡的初號機呢XD! 然而這個配色小編倒是有話要說,因為如果上官網查看的話可以發現,RTX 3080 12G UPRISING的電腦宣傳圖應該是灰色,但實際上透過眼睛看到的實體反而比較有灰色+紫色的感覺,但如果相較於目前大多數顯示卡的顏色多採黑色或灰色、相當少數有白色版的情況,這種灰紫色調的設計反而令人覺得有突出之感,小編個人倒是滿喜歡這個色系的。(基本上也是偏冷色調,搭機上也不會突兀) 撇開配色設計,RTX 3080 12G UPRISING「苗條」尺寸也是產品的另一大特色,整張卡片的高度僅有115mm,重量更是控制在1.2公斤左右,對比不少其他廠商推出的高階顯卡動輒140mm的高度和2公斤以上的重量,PNY成功將顯示卡的份量控制在相對合理的範圍內,長久使用上對於主機板的壓力自然也就減少許多。此外,卡片本身在電源供應的設計上也只需要用上8+8 Pin,這是小編在公版RTX 3080 FE之後,極少數採用此電源配置方案的產品。 當然RTX 3080 12G UPRISING在瘦身的前提下也有顧好最重要的散熱,正面3顆100mm風扇的葉片均刻有立體導流溝槽,能夠幫助引入更多的氣流到顯示卡中,同時為了加快熱量導出,散熱器內部使用了6組6mm的導熱管來與晶片和散熱鰭片連接,顯卡的背板尾端還有開闢「M」字型的孔洞,能夠讓氣流直接排出,降低廢熱逆流,達到更好的散熱效率。 另外,從拆解後的樣貌可以看到這款RTX 3080 12G的實際布局,包括了三風扇、散熱背板、高效多鰭片銅底熱管散熱組件以及顯示卡本體,其中斗大的GA102-220-A1顯示核心可以清楚看見,另外環繞周圍的GDDR6X記憶體顆粒則一共配置了12顆(單顆1G),電源設計上也採用了可靠度高的13+3相,確保玩家使用上的穩定性。 對應RTX 3080 12G高階晶片等級,本次測試小編使用Core i9-12900K處理器搭配16GBx2的DDR5-5200記憶體來做為平台的搭配,完整的詳細規格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主機板:ROG Maximus Z690 Hero 記憶體:Kingston FURY BEAST DDR5-5200 16GBx2(共計32GB) SSD:Crucial P5 Plus 1TB PCIe 4.0 M.2 SSD 電源:Fractal Design ION GOLD 850 RTX 3080 12G UPRISING在整體的規劃上比照NVIDIA所制訂標準,擁有8,960個CUDA數量,比10GB版本的8,704個高出約3%,基礎時脈則定為1.26GHz、爆發時脈則為1.71GHz,GDDR6X的記憶體通道頻寬為384-bit。 在顯卡測試必跑的3DMARK中,為DX12遊戲內容打造的Time Spy可以獲得1.7萬分的成績、評估DX11內容的Fire Strike可以來到3.7萬分上下、光線追蹤的Port Royal可以突破1.1萬分。 遊戲實戰方面先來看看主打對戰,地圖內容較為單純的《戰爭機器5》,在最高畫質設定、關閉垂直同步的條件下,1080P、1440P解析度的表現都能超過120 FPS,能夠完美應付電競級的需求,2160P解析度則落在71 FPS,玩家若想要欣賞劇情的話,流暢度還是非常足夠的。 讓玩家能夠在廣大的開放式地圖上盡情飆車的《極限競速 地平線5》,在同樣畫質全開搭配光追狀態下,就算是2160P解析度也有近80 FPS的高水準表現,不論是想要體驗極速快感,還是香車配美景都不是問題。. 講求自由開方式體驗的《極地戰嚎6》是目前少數對2160P解析度做出高度優化的遊戲,在開啟光線追蹤並將FSR設定在最高畫質下,遊戲的順暢度還能夠高達100 FPS以上!是Ubisoft近年難得在遊戲調校做得格外到位的佳作。 遊戲之外,好的顯卡也能助創作者一臂之力,Photoshop跑分在倚靠Core i9-12900K的暴力單核效能和RTX 3080 12G UPRISING的幫助,能夠獲得超過1,500分的高分,對於全方位配備要求更嚴苛的Premier Pro也能取得破千的成績,可以高效面對4K高畫質的影片繁雜剪輯工作。 而更吃重顯卡效能的3D建模、渲染方面,小編使用Blender來進行測試,近期Blender更新到了3.1版,新版本除了對ARM架構的M1晶片做出更好的優化外,也對於PC上的獨立顯示卡做出更好的資源調整,使用NVIDIA顯示卡進行運算的時候不再區分要使用CUDA模式還是加速核心的OPTIX模式。 作為對應,新的跑分工具的測試機制也進行大改版,場景從6個改為3個,成績也不再是以計時的方式,變成了純粹跑分(舊版的跑分已經關閉伺服器),最終RTX 3080 12G UPRISING在monster的場景中獲得2,672分、junkshop獲得1,555分、classroom則為1,341分。 PNY的RTX 3080 12G UPRISING在產品的設計思維上維持著自家的「佛系」精神,沒有浮誇的外型或是過分的堆料,相反的產品講求一切剛好到位,讓這份平凡在一眾巨獸中顯得格外清新脫俗,加上PNY經常主打低負擔銷售策略,相信RTX 3080 12G UPRISING的出現將能為供貨逐漸走向穩定的顯卡市場做到起頭作用,讓高不可攀的售價回到更為理想的區間,為飽受缺卡之苦的玩家找回久違的歡樂,目前預計將會在4月起開始發售,各位"等等黨"的朋友可以不用再繼續等下去了,入手的時間已經到了喔! 消費者期待己久的PNY 3080顯卡終於在台販售了,好奇它的效能表現嗎?PCDIY!將為大家一手揭露!! 現在留言分享PNY RTX 3080顯卡訊息,還有機會獲得市價15,490的PNY 3060顯卡唷~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泰坦級顯卡降臨、最強頂規顯卡正式問世,NVIDIA GeForce RTX 3090 Ti拆裝詳解
在年初的CES 2022大展上,NVIDIA展示了現階段地表最強的顯示卡-GeForce RTX 3090 Ti,原先預計在會後不久的一月底便要上市,但最終卻延遲了兩個月,時至今日,我們才終於得見它的廬山真面目, RTX 3090 Ti應屬於RTX 30系列最高階版本,但依照老黃刀法的鋒利程度,應該是按照一刀一切一個層級,來往下對應各階段的RTX 30家族才是,因此這兩個月的延遲,不太像是在研發階段上出了什麼差錯,反而更像是在呼應、或者說是壓制接下來AMD與Intel將發表的顯卡佈局,但總之,我們還是迎來了新一代卡皇RTX 3090 Ti登基的日程。 而在新卡皇登基當晚,站上也已經迅速作出回應,向各位介紹了MSI RTX 3090 Ti SUPRIM X、ASUS TUF Gaming RTX 3090 Ti OC 24GB這兩款來自御三家的最新版本,但純粹的開箱與測試數據,似乎還無法很好的向各位揭開Ti版大公子的面紗,因此本篇將更詳盡地為各位玩家介紹RTX 3090 Ti的完整面容。 RTX 3090於2020年首次登場,為安培Ampere微架構下的頂規顯卡,在Ti版本推出前、稱它是全球第二的遊戲GPU,應該沒有顯卡會再自稱是第一(笑),當然,配合創作者所使用的裝置與內容,RTX 3090也能帶來極致體驗,而如今橫跨兩年、RTX 30家族盡數登場,Titan級的效能讓人又回想到了當時老黃所自創的詞-BFGPU(a Big Ferocious GPU),如果玩家們、創作者們想要絕對無敵的使用體驗,RTX 3090 Ti將會是目前地表上最傑出的選擇。 既然是Titan級別的話,那我們不難得知,RTX 3090 Ti將對應RTX 20系列中的Titan RTX,那麼,前後兩代的頂規顯卡對比次一階的顯卡,RTX 2080 Ti與Titan RTX、RTX 3090與RTX 3090 Ti,有相同、或者更高的增幅嗎?還是其實進步的幅度越來越小呢?我們首先來看看前後兩代最高級別的顯示卡規格有什麼差異。 RTX 2080 Ti與Titan RTX兩者皆搭載圖靈架構的TU102系列晶片,但實際上所使用的各式不同變體的TU102,RTX 2080 Ti使用TU102-300A-K1-A1、而Titan RTX則是TU102-400-A1,不過兩者都是採用台積電12奈米製程,各自皆擁有186億顆電晶體,而對我們一般玩家來說,顯卡大部分都是拿來玩遊戲居多,因此在CUDA核心、RT核心數量、以及FP32的效能會是比較計較的地方,RTX 2080 Ti有4,352個CUDA、68個RT Cores、FP32效能為13.45 TFLOPS,而Titan RTX則是4,608個CUDA、72個RT Cores、FP32效能為16.31 TFLOPS,有小進一步的幅度(或者說閹割的幅度?誤),但不太好透過換算百分比來計算實際進步範圍,假設要這樣的話,必須進行更多測試來獲得數據對比才行。 時脈方面,RTX 2080 Ti與RTX Titan的基礎頻率都是1,350 MHz,但Boost之後,RTX 2080 Ti最高可提升至1,545 MHz、而Titan RTX卻可以上漲至1,770 MHz,而兩者所搭載的記憶體差別是比較有趣的地方(RTX 3090與RTX 3090 Ti皆搭載24GB GDDR6X),RTX 2080 Ti採用352 bit GDDR6 11GB、頻寬具備616 GB/s,而Titan RTX所配備的記憶體容量卻是翻倍,搭載384 bit GDDR6 24GB、頻寬具備672 GB/s,記憶體時脈都是1,750 MHz,綜合以上規格,再來看看遊戲測試數據,但卻發生一個挺有趣的現象,Titan Titan在2K解析度所獲得的FPS,並不是完全輾壓RTX 2080 Ti,下至5%、上至15%的落差都有,甚至在4K解析度方面的落差還更小一些,而針對DX 12環境的3DMARK Time Spy系列測試,Titan RTX相較RTX 2080 Ti有著5%左右的效能提升,但對比這樣的性能提升之後,可以發現RTX 2080 Ti與Titan RTX完全不符合正常範圍的價格漲幅,因此RTX Titan反倒更乏人問津,其存在與地位更像是NIVDIA在展示火力。 Titan RTX具備72個SM單元、4,608個CUDA、576個Tensor Cores(2nd Gen),72個RT Core(1st Generation)等等,圖表有更加詳細的規格,而對比RTX 3090 Ti之後,可以發現RTX 3090 Ti不管是哪種規格,除了Tensor Cores的數量之外,所擁有的單位都要比Titan來得高(必然的),但Titan的Tensor Cores所採用的2代版本,而RTX 3090 Ti則是使用最新一代版本,雖說數量上有差異,但實際所提供的效能卻不是可以相比的,因此前後兩代頂規顯卡的差異,在還未開始測試之前,就可以發現那巨幅的落差,當然這個落差也最能體現、最能記錄時代與科技的進步。 NVIDIA所開發的Tensor Cores,在使用相同處理器、但不同GPU的情況之下,所獲得的畫面呈現、以及省電表現都有大幅增長,因此不難看出,NVIDIA於隔代的革新研發,雖說不至於有爆炸性的突破,但依舊維持著高於水準的進化;而在處理光追技術的RT Cores數量上,RTX 3090 Ti光是數量就已輾壓Titan RTX了,更別說是兩者所採用的還是二代與一代版本;而根據NVIDIA所釋出的官方測試數據來看,3DMARK系列中,在DX 12環境下的Time Spy測試,RTX 3090 Ti與Titan的測試結果有著41.8%、53.3%的顯著提升,而從遊戲FPS測試所獲得的數據也是相當驚人,幾乎都有50至70%的飆漲,更別說是RTX 3090 Ti核心中更高於Titan RTX核心的元件數量了。 Ti板與無印版的RTX 3090 Ti相比的相關規格,相關規格在MSI RTX 3090 Ti SUPRIM X該篇開箱中就已位各位介紹,但這邊還是略提一下來加強各位的記憶:從所搭載的GA102晶片來看就知道兩者的差別,RTX 3090所使用的是GA102-300-A1、RTX 3090 Ti則是GA102-350-A1,不過有意思的是,GA102-300-A1究竟是往上疊加增幅性能變成GA102-350-A1、還是說GA102-350-A1往下砍一刀變成GA102-300-A1呢?其實不得而知,光從代號300是個整數來看,反而往上+50更像是性能提升,而不是被砍,但依照老黃過去的手法來看,小編倒是更傾向GA102-350-A1被砍了一刀。(笑) CUDA數量增至10,752組、RT核心數量微增至84個、FP32的效能也增至40 TFLOPS,基礎時脈與Boost時脈也調高至1,560至1,860 MHz,在配合電子遊戲的使用上,RTX 3090 Ti幾乎可以說是當代無與倫比的能手;而記憶體方面,依然搭載384 bit GDDR6X 24GB,但速率與頻寬上卻有略作調整,拉高至21 Gbps、1008 GB/s,對時常處理2D、3D項目的創作者來說,雖說記憶體介面與容量沒有任何更動,但從無印版大公子就能理解到,384 bit GDDR6X 24GB對渲染等圖形處理技術來說,幾乎是不可多得的存在,但在相同的GDDR6X之下,RTX 3090 Ti所配備的記憶體速率以及頻寬卻又有提升,綜合以上不難看出RTX 3090與RTX 3090 Ti新舊卡皇的規格差異。 當然,功耗的提升也無法避免,從350W TDP提升到450W TDP,官方建議玩家們最好搭配850W以上電供,但依據玩家們配備、以及各家AIC版本的不同,搭載的電供瓦數勢必也得跟著升級。 不得不提的是,希望以4K解析度來打Game的玩家,從NVIDIA所提供的官方數據來看,RTX 3090 Ti已經完全打破4K@60FPS這道門檻,讓玩家能夠專心一致在虛擬戰場中,不必在畫質與遊戲流暢度之間抉擇,但不僅僅只是這樣,在突破了4K@60FPS之後,RTX 3090 Ti的野心來到8K解析度,在配合DLSS Ultra技術之下,玩家們可以使用HDMI 2.1連結8K顯示器,來使用8K HDR解析度來打Game、或者透過AV1編碼輸出8K HDR來追劇,但在4K顯示器都還不算完全普及的情況下,可以支援8K視訊輸出的RTX 3090 Ti實在是不禁令人苦笑,再加上RTX 3090 Ti為最高階旗艦顯示卡,似乎也與Titan RTX一樣成了展示火力的存在。 雖然正式的迎來了RTX 309 Ti,但實際上面對玩家市場來說,能夠正常供貨、買的到、而且不被加價或限組裝才是重點,雖說這陣子因為一些所以缺卡情況稍有緩解,但何時可以讓大家都能以更優質的價格入手高階顯卡來好好的暢玩遊戲大作才是玩家們最在乎的事,而隨著RTX 3090 Ti的登場,接下來的聚焦除了隔壁棚有一家剛端出Arc系列之外,還有另一邊的RX7000哪時候會殺出?甚至是坐等下一代RTX 4000系列的到來,無論如何,先觀望、後入手,銀子得花在刀口上才是正解!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千呼萬喚終於始出來,Intel第一代Arc顯示卡正式亮相
等了又等,Intel總算在第一季的最後一天正式公開了應用自家Xe顯示技術Arc顯示卡了!一如之前官方所預告的,本次推出的顯示卡產品會以筆電為主,並依照效能由高至低分為Arc A7、A5、A3三個系列。 最高階的Arc A7系列將會使用代號為ACM-G10的顯示晶片,並分別推出Arc A770M和Arc A730M兩款產品,依照數字越大等級越大規則,Arc A770M將擁有32個Xe核心、32個光追核心以及高達16GB的GDDR6 256bit記憶體,但相對的功耗則來到恐怖的120~150W,效能預計會與NVIDIA的RTX 3070 Ti MAX-Q筆電顯卡抗衡。 而次一階的Arc A730M整體的規格上有不小的閹割,Xe和光追核心下降至24顆,GDDR6記憶體也下修至12GB 192bit,當然這砍一大刀的好處就是功耗降低不少,落在80~120W之間,目標對手會是筆電版的RTX 3060。 接著是中階的Arc A5家族,目前此家族只會有Arc A550M一個型號,配備16個Xe、光追核心和8GB GDDR6 128bit記憶體,然而比較特別的是,Arc A550M的時脈是本次所有公開的顯示卡產品中最低的,僅有少少的900MHz,但即使這樣功耗也還是要60~80W,算是帳面規格比較反常的一個產品,推測其效能可能會接近RTX 3060 MAX-Q或是RTX 3050 Ti。 最後則是最入門的Arc A3系列,Intel為此系列帶來了Arc A370M和A350M兩種產品,兩者擁有相同的核心時脈和4GB的GDDR6 64 bit記憶體,只是Arc A370M的Xe和光追核心為8顆,功耗定在35~50W,A350M則為6顆Xe和光追核心,功耗再往下減少到25~35W。整體來說這兩張顯卡逼近「笑」能級產品,Arc A370M可能有著接近RTX 3050的效能,而A350M則只能和MX500比拚。 Arc A系列將能夠支援光線追蹤功能外,亦支援完整的AV1編碼功能,還導入了XMX ( Xe Matrix Extensions ) AI Engine技術,用以執行Xess的超級採樣功能,讓顯示卡能用較低析度的素材去還原出高畫質細節,簡單講就是Intel版本的DLSS功能啦! 另外Intel也為了讓處理器和顯示卡能夠合作發揮更好的效能,還為筆電平台加入了Deep Link同時掌握處理器和顯示卡的技術,可以依照當下程式的效能需求,強化顯示卡和處理器之間的資源分配,大幅提升運算能力,甚至在Davinci一類剪輯軟體中,還可以讓影片的轉檔速率暴增57%! 最後在上市日期方面,Intel Arc A3的顯示卡產品已經正式出貨給筆電廠商,預估售價將從899美金起跳,而Arc A5和A7系列則要等到初夏的時候才會推出。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全新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旗艦顯示卡搭載終極性能
國際電競品牌ZOTAC Technology今天隆重推出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系列中的最頂級陣容 — GeForce RTX 3090 Ti系列!全新旗艦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AMP Extreme Holo結合終極性能與頂級技術,成就史上最強顯示卡。 GeForce RTX 3090 Ti專為要求最高的遊戲玩家、內容創作者和數據科學家量身打造。全新系列前所未有地搭載了10,752個CUDA核心,擁有78個RT-TFLOP、40個Shader-TFLOP和320個Tensor-TFLOP的效能,還配備24GB容量、傳輸速度提升至21Gbps的GDDR6X記憶體,可提供高達1TB/s記憶體頻寬。此外,3090 Ti系列亦支援NVIDIA DLSS、NVIDIA Reflex和NVIDIA Broadcast等最新的AI功能。 AMP Extreme Holo配備ZOTAC GAMING有史以來散熱能力最高的IceStorm 2.0冷卻系統,確保顯示卡時刻發揮巔峰性能。IceStorm 2.0具備最強悍的三風扇裝置,每個風扇均為100毫米寬並具11葉片,從而實現最大風流量。此外,顯卡上增加了直接通風導流孔,進一步減少熱量囤積、湍流和噪音,帶來更快的排熱效率。 為了實現高效散熱,鋁製散熱鰭片的厚度大大增加了20%,並由高達8根銅質熱導管貫通,確保散熱零死角。熱導板亦完全覆蓋GPU核心的表面積,加速帶走顯示卡核心的熱能。 此外,3090 Ti AMP Extreme Holo亦是首款採用新一代12+4針PCIe Gen5電源連接器的ZOTAC GAMING顯示卡,意味著只需一根電線便可提供更多電力。AMP Extreme Holo還具有極致的穩定性,其電源負荷分拆成18+3個電源相位,避免任何一個相位出現過熱,能源功率分配比其他顯示卡系列更勝一籌。 雙BIOS功能供用家透過FireStorm應用程式快速切換BIOS模式。選擇「QUIET」模式可實現靜音體驗,選擇「AMPLIFY」模式則帶來高效散熱表現。 AMP Extreme Holo還採用獲獎的HoloBlack全息極光設計。HoloBlack表面呈現虹彩效果,搭配其下透出的SPECTRA 2.0動態RGB燈效,為你的電腦主機增添獨特的酷炫美感。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系列今天起(2022年3月29日)正式發售。
-
MSI 推出全新GeForce RTX 3090 Ti系列顯示卡
全球電競硬體領導品牌,MSI 微星科技隆重推出全新由NVIDIA® GeForce® RTX™ 3090 Ti GPU 驅動的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3090 Ti 顯示卡提供SUPRIM, GAMING TRIO及BLACK TRIO系列,亦是MSI GeForce RTX 30系列陣容中最強大的顯示卡。新推出的顯示卡產品,皆具有出色的散熱、優化的電路板設計和最新的顯示卡組件等,採用 MSI 基本要素構建而成。 GeForce RTX 3090 Ti 專為要求最嚴苛的遊戲玩家、內容創作者和資料科學家而設計,擁有破紀錄的 10,752 個 CUDA 核心,並擁有 78 RT-TFLOP、40 Shader-TFLOP 和 320 Tensor-TFLOP 的功率。配備 24GB 最快的 21Gbps GDDR6X記憶體,提供 1TB/s 的記憶體頻寬。 以GeForce RTX 3090 Ti 為中心構建的SUPRIM 顯示卡,旨在提高效能、效率和榮耀。採用全新的TRI FROZR 2S散熱系統 ,透過TORX FAN 4.0、多達 8 個方形導熱管、氣流控制鰭片和銅底板有效地從關鍵電路板組件散發熱量。髮絲紋金屬材質的散熱器外殼及背板,呈現唯美風範的同時亦增強顯示卡的強度。 RGB Mystic Light 數百萬種流光燈效可透過自定義調節,綻放出更多個性化色彩及動態效果。雙BIOS設置,使用者可透過開關在靜音模式和遊戲模式間自由切換。 最新的 MSI GAMING TRIO系列繼承了此系列經久耐用的多項特性,在高性能、強散熱及低噪音三項要素中實現了絕妙的平衡。由出色的 TRI FROZR 2 散熱設計領銜,得以馴服GeForce RTX 3090 Ti 野獸般的功耗。TORX Fan 4.0將葉片兩兩連結,加上扇框組合設計,創造更加聚集的風流與風壓,將氣流更集中引導至散熱系統中。大型銅底板,確保改善 VRAM 的散熱。霧面金屬背板不僅對顯示卡有加強作用,同時透過導熱墊片提供額外的散熱效能。封閉式金屬抗彎帶為顯示卡的重點區域增加了更多的強度。 Mystic Light 飾於在顯示卡的外部,透過Mystic Light Sync和 Ambient Link 與 PC 的其餘組件同步照明,同時可藉由MSI Center軟體一併掌握。 MSI BLACK TRIO 使 MSI GeForce RTX 3090 Ti 系列更加堅固,傳承標誌性的美學外觀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散熱設計。全新系列亦配備了TORX Fan 4.0,將葉片兩兩連結,加上扇框組合設計,創造更加聚集的風流與風壓,將氣流更集中引導至第二代 TRI FROZR 散熱系統中。此外,增強的金屬背板和堅固的工藝美學使這款顯示卡非常適合手邊的各式任務。 MSI Center獨家 軟體套件透過方便操作使用的程序,加強使用者體驗。例如,Frozr AI Cooling 將連接到相容的 MSI 主板系統風扇統一起來,以對 GPU 散熱變化做出反應。 MSI Afterburner 是全球知名度最高、使用最廣泛的顯示卡超頻軟體。它提供對顯示卡的完全控制,並讓使用者能夠隨時監控關鍵系統指標。Afterburner 為流暢的遊戲體驗提供了免費的性能提升,高幀數提供更順暢的遊戲體驗。 *實際販售時間將視各地區供貨狀況而定
-
技嘉發表最新GeForce RTX 3090 Ti系列顯示卡,地表最強運算GeForce RTX 顯示晶片
技嘉科技-全球頂尖主機板、顯示卡和硬體解決方案製造商,隆重推出最高階GeForce RTX 3090 Ti系列安培架構顯示卡 —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顯示卡。GeForce RTX 3090 Ti繪圖晶片的問世,蘊含強大的運算效能也隨之帶來更高功耗的解熱需求,因此顯示卡在散熱方面則扮演更重要的關鍵。GAMING OC系列風冷顯示卡講求效能與耐用的穩定性,具備高水準的溫度效能考驗又保有黑色調性的低調外觀,是一款技嘉經典熱門的顯示卡,非常適合多元大眾的族群選用。兩款顯示卡皆能夠進行深度的AI運算與各種嚴苛的3D創作等使用情境,對於創作者、企業、個人工作室等族群皆能享受最穩定且最專業的效能表現。 採用技嘉風之力散熱系統搭載3個獨特刀鋒導流造型風扇,搭配正逆轉功能、Vapor Chamber超導熱銅板、8根高效能純銅熱導管、風扇停轉功能以及Screen cooling等技術,能夠隨時將顯示卡保持在一個低溫的工作環境,進而帶來更高、更穩定的產品效能。升級刀鋒導流扇葉藉由精準地調校扇葉角度與造型,搭配扇葉邊緣立體鋸齒造型以及導流溝槽設計,在相同風扇轉速下實現更大的進風量產出,以提高散熱效率。風扇在雙滾珠軸承的結構下,能夠運作地更加效率與耐用,使用壽命至少延長兩倍以上,讓消費者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正逆轉散熱技術將位於正中央的風扇旋轉方向與左右風扇相反,讓鄰近的風扇風流導向同一方向,加倍風壓與減少擾流,藉此導引氣流並有效地將廢熱從顯示卡的上下兩側排出,使整體解熱效能向上提升。透過Vapor Chamber超導熱銅板直接接觸GPU、VRAM與MOSFET等重要元件,再藉由銅熱導管迅速地導引熱源至散熱鰭片冷區,最後經由背板Screen cooling技術,讓風流穿越散熱鰭片,有效地提高整體散熱效率,並保持低溫讓GPU更穩定地運作輸出。Dual BIOS安靜運轉模式提供給使用者較安靜的使用體驗,只需透過實體開關的切換就能立即設定無須額外步驟。此外,顯卡採用鋁金屬質地,利用鏡面和髮絲兩種質感的添加襯托出表面層次感,讓整張顯卡展現出黑色的低調藝術,不過度彰顯也不過於張揚,更符合時尚典雅訴求的使用者選擇。 技嘉顯示卡精選多相的電源設計,有效降低MOSFET工作溫度,每個MOSFET都有提供過溫保護設計和負載平衡,再加上技嘉Ultra Durable認證的全固態電容、金屬電感與超低電阻式電晶體等高品質用料,提供卓越的運算效能和更長的使用壽命。顯示卡皆具備全金屬造型背板,不僅強化整體結構,防止電路板板彎或零件撞落,提供顯示卡多一層保護。並且技嘉提供給消費者長達4年的保固服務(需在購買日30天內上網註冊),讓使用者能夠安心地沉浸於遊戲或創作之中。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